寶寶脹氣怎麼辦?8大方法從源頭改善及預防嬰兒脹氣問題

寶寶脹氣怎麼辦?8大方法從源頭改善及預防嬰兒脹氣問題

寶寶脹氣是許多新手父母常常遇到的健康問題之一。嬰兒很容易脹氣,每天放屁 13~21 次是很常見的事。寶寶在很多情況下都會吸入空氣引發脹氣,如吃東西、喝母乳、吸奶瓶、吸奶嘴、哭鬧等。了解脹氣的成因、症狀以及有效的治療和預防方法,可以幫助家長更好應對挑戰,確保寶寶健康成長。

寶寶為什麼會脹氣?嬰兒脹氣有哪些症狀?

與成年人相比,嬰兒的消化系統尚未發展成熟及完全,消化食物的過程中產生氣體,或者在進食、吞嚥時吞入過多空氣,導致這些氣體在腸道中積聚,形成脹氣。

寶寶脹氣的表現

活動力下降

寶寶因不適而導致活動力下降。

頻繁打嗝或放屁

寶寶打嗝或放屁的頻率明顯增加。

排便異常

寶寶腹瀉或便秘

睡眠不安穩

脹氣可能影響寶寶的睡眠品質,使寶寶難以入睡或睡眠不深。

食慾不振

寶寶可能因脹氣而導致食慾不振或進食困難。

寶寶脹氣怎麼辦?如何改善及預防嬰兒脹氣?

雖然說嬰兒脹氣很常見,要怎麼判斷寶寶是否有脹氣呢?打嗝、放屁、大哭、難安撫,或是發現寶寶的肚子硬硬的,這些都是寶寶脹氣時會有一些症狀。有時觀察寶寶的表情也可以,寶寶如果看起來很不舒服,或是看起來很痛,都可能是寶寶脹氣了。當脹氣發生時會帶來不適的感受,如何預防寶寶脹氣是非常重要的。以下分享一些預防寶寶脹氣的方法,讓寶寶能夠喝完奶之後平安健康成長。

1. 注意餵寶寶喝奶姿勢

餵寶寶喝奶時,請讓寶寶的頭部高於胃部,奶才會直接下沈到胃底,多餘的空氣也會向上跑,讓寶寶更容易打嗝。此外,在餵寶寶喝奶時,請小心輕拍奶瓶的瓶身,讓奶嘴頭裡沒有多餘的空氣。

2. 寶寶吃飽後要打嗝

要舒緩寶寶因為脹氣產生的不適,最簡單方法是在餵奶時和與餵完後幫他拍嗝。如果寶寶吃飽後沒有馬上打嗝,請讓他臉朝上躺著休息一下,幾分鐘後再試試看;如果是用奶瓶餵,可以改用較孔較小的奶嘴頭。

3. 幫寶寶按摩做運動

當寶寶舒服躺著時,請輕柔地幫寶寶按摩,來回輕輕握住他們的腳,好像在騎腳踏車一樣,並觀察他們的狀況。也可以讓寶寶泡溫水澡,減緩他們脹氣的不適。

4.調整餵奶喝奶速度

控制寶寶進食速度,避免吞嚥過多空氣和攝入過多氣體食物。適當控制寶寶飲食間隔時間,避免過度哺餵或餵食不當。

5.減少寶寶因腸絞痛哭鬧的頻率

寶寶剛出生的前四個月,腹部可能會有腸絞痛(Colic)的情況,症狀是在一週有三天以上會哭三小時,而且持續三個星期。寶寶若有腸絞痛的情形,可能會在哭鬧的過程吸入過多空氣、引發脹氣,建議避免餵食不足或過度餵奶,並給寶寶的肚子適度的按摩來避免腸絞痛的發生,但若腸絞痛嚴重且無法緩解時,請務必諮詢醫師。

6.留意給寶寶吃的食物

母奶/ 配方奶的選擇,若媽媽平常有吃乳製品、咖啡因等成分的食物,就有可能透過母乳傳給寶寶,讓寶寶引發脹氣問題。配方奶的選擇,建議經醫師建議評估後,可挑選含有母乳成分的水解奶粉,讓母乳中的多元母乳活性因子幫助寶寶建立健康的腸道環境。

7.隨時觀察寶貝狀況,及早發現問題,盡快就醫評估治療 

寶寶脹氣很常見,僅有少數情況可能是嚴重消化系統問題的徵兆。   如下列情況,請立即就醫評估:變得很挑剔且無法安撫、沒有排便,或是出現血便或嘔吐的症狀、發燒肛溫達到攝氏 38°C 或更高,請讓醫師檢查是否有感染,特別是未滿三個月的寶寶。

8.嬰兒排氣操:防脹氣、助消化、解便秘

寶寶脹氣注意事項

1.伴隨其他症狀

 如果脹氣伴隨其他症狀如嘔吐、腹痛、發燒等,應立即就醫。

2.留意排便型態的改變

滿月前的新生兒,因為腸胃功能尚未發展完全,1天可能會排便1~7次,尤其寶寶在喝奶時,因吸吮的動作會引發腸胃蠕動的反射,所以寶寶在喝奶當下或喝完就會排便,很少會有便祕問題。待嬰兒滿月後,排便次數則會逐漸減少;通常6個月以上的嬰兒,排便次數從1天3次到1週2次皆屬正常範圍。

若寶貝的排便型態改變 三天以上為解便 或一天7-8次以上水稀便 、排便型態顏色紅色、白色、黑色,等上述情況,須立即帶寶貝尋求醫療協助,就醫評估治療。

3.勿自行隨意使用藥物

勿自行給寶寶使用脹氣藥物或其他藥物,需在醫師評估指導下依醫囑用藥。

寶寶脹氣常見問題QA

1.嬰兒脹氣要看醫生嗎?

如果寶寶的脹氣症狀持續超過一天或加重,應及時就醫

 

寶寶脹氣是新生兒時期時常發生的情況,儷生產後護理之家是父母們可以信賴的團隊。我們提供專業的指導,協助爸比媽咪們與寶貝平安快樂成長。

 

參考資料

  1. Kaur, A., Kaur, K., & Kaur, R. (2015). “Infantile Colic: A Review Article.”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Research & Practice, 2(2), 36-39.
  2. Freedman, S. B., Al-Harthy, N., Thull-Freedman, J., & Finkelstein, Y. (2018). “The crying infant: diagnostic testing and frequency of serious underlying disease.” Pediatrics, 141(6), e20172449.
  3. Macaigne, M. (2016). “Infantile colic: an overview.” Paediatrics & Child Health, 21(1), 31-36.
  4. Garrison, M. M., & Christakis, D. A. (2000). “A systematic review of treatments for infant colic.” Pediatrics, 106(1), 184-190.
  5. Dobson, D., Lucassen, P. L., Miller, J. J., & Vlieger, A. M. (2013). “Manipulative therapies for infantile colic.”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, (4), CD004796.

 

此文由儷生竹北產後護理之家撰寫/由專業護理師黃兆婷審稿

儷生產後護理之家  黃兆婷護理師

服務年資: 

婦產科產後病房5年

產後護理機構4年 

基本資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