歷經數月的懷孕階段,終於孕育出新生命,而產後坐月子是媽咪身體恢復的重要階段,然而在這段期間,部分產婦可能會出現發燒等不適症狀。產後發燒可能是產褥熱的徵兆,如果未及時處理,可能會導致嚴重後果。因此,了解產後發燒的原因、症狀及如何正確護理至關重要。
內容目錄
Toggle常見的產後發燒原因?產褥熱定義
在產後的6週內,產婦身體正處於調整及恢復的過程,同時免疫系統較為脆弱,若出現持續性高燒(超過38℃並持續至少24小時),通常視為潛在感染的警訊,醫學上稱之為產後發燒。當發燒伴隨疼痛或異常分泌物時,可能與產後感染相關,包括傷口感染、子宮內膜炎或泌尿道感染等。這些感染在臨床上被稱為產褥熱,若未及時處理,可能導致嚴重的併發症。以下為常見的產後發燒原因:
1.傷口感染
分娩過程可能造成傷口,例如自然分娩時的會陰撕裂傷或剖腹產的手術切口。這些傷口在術後需要良好的護理以避免感染。若傷口未能保持清潔或遭受細菌感染,會出現局部紅腫、流膿、疼痛加劇等症狀,並伴隨體溫上升。尤其是剖腹產切口,由於手術部位較深,感染風險高,需要額外的注意與護理。
2.子宮內膜炎
子宮內膜炎是一種由細菌感染引起的子宮內膜發炎,常見於產後數天內發生。分娩過程中,胎盤剝離讓子宮內膜暴露,若有殘留胎盤組織或抗生素使用不足,細菌易趁機侵入子宮。子宮內膜炎的產婦不僅會發燒,還可能出現骨盆疼痛和陰道惡露異常等情況。
3.泌尿道感染
產後泌尿道感染也屬於常見的產後感染之一。分娩過程中,可能會因導尿增加泌尿道感染的風險,加上產婦產後免疫力較低,更容易受到細菌侵襲。泌尿道感染的產婦通常會出現尿頻、尿痛,嚴重時可能發展為腎盂腎炎,需要及時治療以避免感染蔓延。
4.乳腺炎
在哺乳期,產婦因乳腺阻塞或乳汁滯留而引發乳腺發炎的風險較高。乳腺炎會導致乳房局部疼痛、紅腫,並伴隨高燒症狀。若未及時排空乳汁或治療,可能進一步發展為乳腺膿腫,對產婦健康產生威脅。
誰容易出現產後發燒?
某些產婦因身體條件、分娩過程或既往病史的影響,較容易出現產後感染與發燒,了解高風險族群能幫助產婦及其家人提前做好預防和護理,降低感染風險。以下為容易出現產後發燒的幾類高風險族群:
1.剖腹產產婦
剖腹產為一種侵入性手術,需在腹部進行大範圍切開以取出嬰兒。由於手術過程涉及多層組織的切割,傷口較大且深,復原時間也較長,感染風險高於自然分娩。此外,剖腹產傷口需要額外的護理,若傷口清潔不到位或產後活動過早,容易發生傷口感染,導致發燒。
2. 長時間分娩的產婦
若分娩過程過於冗長,產婦的體力消耗大,免疫系統會相對疲弱,易受感染。長時間分娩中,若需使用輔助分娩工具,增加產道或會陰區域的創傷機會。這些開放性的傷口在未及時處理或清潔不當時,更容易引發感染和發燒。
3. 破水時間過長的產婦
胎膜破裂後若未及時分娩,胎兒和子宮內膜暴露於外界細菌中的時間延長,感染風險提高。當破水時間超過18小時或產程過久,細菌可能經由破裂的胎膜侵入子宮,引發子宮內膜感染,造成產後發燒。
4. 存在慢性健康問題的產婦
罹患慢性病或免疫系統疾病的產婦,像是妊娠糖尿病、高血壓、甲狀腺疾病等,由於身體的抗感染能力較弱,更易受到病原體侵襲,造成產後感染。這些產婦在分娩後也較難快速恢復,因此對抗感染的能力相對較低,出現發燒的機率較高。
5. 曾有生殖器感染史的產婦
曾有陰道炎、尿道炎等生殖器感染病史的產婦,其生殖系統較為敏感且易於再次感染。分娩過程中產道經過長時間擴張,若沒有足夠的抗菌措施,細菌容易再次侵入,從而引發產後感染及發燒。
6. 產後大量失血的產婦
分娩時若失血量過多,產婦的身體會處於虛弱狀態,容易發生低血壓或暈眩的情況,同時也使免疫系統更為脆弱。這類產婦在產後恢復期間,抵抗感染的能力大打折扣,感染風險較高,發燒的機率也隨之增加。
產後發燒症狀如何辨別?
產後發燒的症狀有許多共同特徵,但也因感染部位不同而有所差異,以下列出常見的發燒徵兆及警訊,產婦若出現這些症狀,應及時就醫以避免病情惡化:
1. 持續高燒
產後持續性的高燒是感染的常見指標,尤其當體溫超過38℃且持續不退時,可能與傷口、子宮內膜或泌尿系統感染有關。持續高燒通常伴隨其他感染症狀,建議密切觀察並尋求醫療協助。
2. 傷口疼痛或紅腫
產後的傷口(如剖腹產切口或自然分娩時的會陰撕裂傷)如果感染,會變得疼痛加劇、紅腫,甚至出現膿液。常見於未妥善消毒或護理不當的傷口,產婦在產後若發現傷口有異常,應立即檢查或聯繫醫生。
3. 惡露異常
產後一段時間內會有陰道分泌物(即惡露)排出,這是身體正常的恢復過程。然而,若惡露的顏色變深、氣味異常(如有惡臭)或分泌量忽然增加,則可能是子宮內膜炎的徵兆。異常的惡露可能伴隨骨盆疼痛或體溫升高,應及時就醫以防感染擴大。
4. 尿頻、尿痛或排尿困難
泌尿道感染是產後發燒的另一個常見原因,通常表現為頻尿、排尿疼痛、尿急或尿液異味。產後的泌尿道感染通常與分娩過程中的導尿有關,若產婦感到排尿異常並伴隨發燒,建議及早就醫,以避免感染蔓延至腎臟或引發其他併發症。
5. 乳房紅腫或疼痛
哺乳期產婦若乳腺阻塞或乳汁滯留,乳房會出現局部紅腫、發硬,並伴隨發燒症狀,這是乳腺炎的典型徵兆。若乳腺炎未及時處理,可能會進一步引發乳腺膿腫,對產婦健康造成威脅。產婦應保持哺乳頻率,避免乳汁滯留,並在有不適時就醫。
正確護理措施
產婦在產後初期需要適當的照護以降低感染機會,並及時應對任何異常症狀。以下是幾項預防產後發燒的正確護理方法,幫助產婦維持健康,並確保恢復過程順利:
1. 避免過度活動
產後身體需要充分的休息,尤其是在剖腹產或經歷過長時間分娩的情況下。避免過度活動可減少傷口裂開或加重傷口疼痛的風險。適當的臥床休息有助於身體康復,但產後數天後可以在醫生指導下進行適度的輕微活動。
- 建議:產後避免搬重物或劇烈運動,隨後逐漸增加活動量以促進循環。
2. 保持傷口清潔乾燥
產婦的分娩傷口(包括會陰切口、剖腹產切口)容易感染,因此應保持傷口區域的清潔與乾燥。產後可以使用醫生建議的物品輕柔清潔,並勤換敷料,防止傷口周圍積聚濕氣或細菌。傷口護理不當是感染的重要風險來源,維持清潔能有效減少發燒的可能。
建議:每日輕輕清潔傷口,並使用乾淨的無菌敷料覆蓋傷口,避免摩擦或拉扯切口。
3. 維持陰部清潔
產後產婦陰部會有惡露排出,陰部清潔不當容易導致細菌滋生並引發感染。使用溫水輕輕清洗會陰部位,並保持其乾燥,避免使用過多刺激性清潔劑。
建議:每天使用溫水清潔,並勤換衛生護墊,以確保陰部乾燥和清潔。
4. 定期哺乳或排空乳房
哺乳期的產婦應保持規律的哺乳頻率,防止乳腺堵塞或乳汁滯留。若哺乳困難,可以使用擠乳器將乳汁排空,減少乳腺炎的風險。當乳腺出現輕微紅腫或不適時,可輕柔按摩幫助緩解。
建議:定時哺乳或擠奶,確保乳腺通暢,若有不適應及時就醫。
5. 注意飲食與水分補充
健康的飲食有助於提升產婦的免疫力,減少感染的機會。建議攝取富含蛋白質、維生素和礦物質的均衡餐飲,並注意多喝水保持身體水分充足。水分補充不僅促進新陳代謝,還能幫助排尿,降低泌尿道感染的風險。
建議:均衡飲食,多喝水,避免含糖量高的飲品,並適量補充新鮮蔬果。
6. 及時就醫並遵從醫囑
產後發燒若持續超過24小時或伴隨其他異常症狀(如傷口紅腫流膿、尿痛、乳房劇痛等),應立即尋求醫療協助。醫生會根據病因開立合適的抗生素或其他治療方案,產婦應嚴格遵從醫囑,不可自行停藥或減量。
建議:發現異常症狀應立即就醫,並按時服藥和復診,以確保病情順利康復。
產後的康復期是每位產婦身心調整的關鍵階段,完善的護理及自我關注能有效降低發燒和感染的風險。產後發燒雖然常見,但其潛在原因多樣,及早辨別症狀、及時就醫、並正確進行日常護理,能幫助產婦遠離感染困擾讓身體得以順利恢復。產婦及其家人在此期間需保持警覺,切勿忽視任何異常徵兆,以免因小問題而引發更嚴重的健康隱患。希望通過對產後發燒相關知識的了解,儷生竹北產後護理之家能夠為每位新手媽媽提供寶貴的支持,讓她們在新生命到來的喜悅中,安心度過產後恢復期,享受健康與幸福的親子時光。